中外专家云端相聚“第八届脐带血大会”,研讨脐带血应用新进展

时间:2020-11-17 来源:免疫细胞储存中心

11月15日,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八届脐带血大会暨脐带血应用及质量控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邀请国内外70多位脐带血移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脐带血移植、应用和科研课题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展示了脐带血临床实践及科研的最新成果。

11月15日,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八届脐带血大会暨脐带血应用及质量控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邀请国内外70多位脐带血移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脐带血移植、应用和科研课题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展示了脐带血临床实践及科研的最新成果。
据悉,大会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颀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液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康复科和细胞治疗领域的医院管理者、临床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在线参会。

脐带血临床应用广泛 更多价值有待挖掘

脐带血是新生儿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由于富含造血干细胞,可以用于血液和免疫系统等80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目前全球脐带血应用已近80000例,中国脐带血应用例数超过16000例。

据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脐带血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开彦介绍,在儿科,脐带血治疗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过,在联合骨髓或外周血疾病治疗中的方法和机制研等方面,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表示,脐带血可以做很多的科学研究,有很多未知等待开启,无论基础还是临床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对脐带血做更好的研究,从中挖掘脐带血更大的价值。

中外专家云端相聚“第八届脐带血大会”,研讨脐带血应用新进展

70余位专家在线勾勒出,脐带血应用“新方向”

本届脐带血大会共分 “AsiaCORD Session”、“脐带血移植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脐带血及脐带血联合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脐带血的临床研究报告”四个主题。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各大中心的专家针对脐带血临床移植与科研最新进展展开课题演讲和学术交流。

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Tokiko Nagamura-Inoue(長村登纪子)教授介绍了亚洲脐带血联盟的发展历程,指出因为脐带血含有造血干细胞、免疫调节细胞等,使它具有造血重建、组织修复以及免疫调节等潜能,当前全球脐带血的应用已经在不断发生变化,脐带血不仅应用于移植,同时也用于再生医学领域,特别是脑瘫等疾病的治疗,使脐带血成为细胞治疗的重要资源。

韩国汉阳大学医学中心儿科Young-Ho Lee教授介绍了在新冠病毒肺炎期间脐带血采集以及临床科研的情况。他汇总国际临床案例展示了脐带血及脐带血来源的免疫细胞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以及其并发症ARDS中所取得的初步效果,其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临床研究尝试使用脐带血来源的Treg细胞治疗2例新冠肺炎引发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显示有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孙自敏教授在“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课题中指出,亚洲脐带血移植显示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日本每年超过1380例,占到非血缘移植的50%以上;中国脐带血移植也在上升,2019年脐带血移植超过500多例。孙自敏教授指出,脐带血移植的并发症较少,复发率很低,对于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十分良好。对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未来发展,孙自敏教授认为,脐带血除了是一个非常好的优质细胞来源,在组织修复及器官再造方面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脐带血不但可用于移植,也可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血液科翟晓文教授在“脐带血移植在儿科免疫缺陷病中的应用”课题中指出儿童先天免疫性疾病包括很多种,原发免疫缺陷病的患儿多数年纪小、体重轻,适合进行脐带血移植。脐带血治疗具有较好的前景,应该持续努力提高脐带血移植的成功率,来造福更多病患儿童。
在基础研究方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陈娟教授介绍,在缺氧缺血损伤的大鼠模型中,移植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大鼠空间记忆的恢复,减少细胞凋亡,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因此这两种细胞的移植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良好替代疗法,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